2)第二章 进入正循环的财政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丈量土地,各地官吏,实在让臣记忆犹新。”

  随即方以智将他丈量土地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就一一说了出来。

  有时间不能讨论某些官僚的下限。

  明知道丈量天下土地,是张轩主持的国政,这些人还敢做手脚。

  方以智所说的有些事情,张轩是知道的,毕竟丈量土地是张轩最看重的政策,故而很多事情,都直通大内。

  不过,张轩对此并不是太关心了。

  不是张轩变得冷漠了。

  而是他见太多了,这天下之大,从来不缺少惨事。张轩如果每每听见一件,都痛哭流涕。张轩就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

  “你准备怎么做?”张轩淡淡的问姚启圣道。

  姚启圣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就知道已经过关了。说道:“臣准备今年预决算表,只做中央,明年再做地方的,请陛下给我一年时间,臣愿意巡视各府,将这一件事情做下去。”

  张轩说道:“好。这一件事,你去与张首辅说。各地方官员有不肖的,张首辅自然会为你清理了,这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怠慢。”

  姚启圣心中一动,他知道张轩的话里,有敲打的意思。

  张质与他的纷争,虽然局限在小圈子。但是张轩哪里能不知道啊,下面的人关系太好了,张轩担心,下面的关系太不好了,张轩又担心国政了。

  姚启圣立即表态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想首辅大人请示。”

  张质说道:“这事情先放一放,今年财政尚且宽裕。姚卿做得好。”

  姚启圣说道:“此事乃方大人之功。臣不敢居功。”

  昭武二年的秋税,对大夏来说。是一剂强心针。给夏军财政很大补充。

  江南,浙江一带。本就是中国传统财政重点区域。大规模清丈之后,税收就有了很大的气色,不过,江南的税负本来就不轻,再增加也增加不到哪里去了。不过顺顺利利的收上来赋税,就比昭武元年全国的赋税。

  可见其中增幅之大。

  更让张轩高兴的是,这样的收税,百姓增加的负担并不是太重的。

  再加上其他各省,有些地方已经清丈好了,有些地方还没有清丈。但是张轩预计今年税收能超过两千万两。即便是差一些,也差不多。

  这还仅仅是田税。

  除却田税之外,张轩还有很多其他收入,如海关关税,长江个港口的过税,已经南京,苏州那些大城市中商户的坐税。特别是那些数千张织机,近乎工厂的作坊。

  张轩一有空就研究怎么从上面收到税,既不能打击积极性,有利于产能扩张,又要让政府在这样的产业之中分一杯羹,因为只有利益才是政府扶持资本发展的源动力。

  否则,张轩在世的时候,还能鼓励,等他一命呜呼了。局势也维持不下去。

  当然了,除却这些,最重要的两项还是国债与铸币收入。

  国债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