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论国债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制当以陛下为始,陛下当思长远。”

  “动则借款,朝廷固然可以还清,但是后世子孙见状,恐有奢侈之意,尽委之借款,聚集民脂民膏在手,据而不还,臣恐怕后世天下之烽烟,必启端于此。”

  “故臣请陛下慎重为之。”

  张质的话掷地有声,让张轩听了,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金融上的创新,从来是有利有弊。

  国债让中央有了一个更容易的从民间收刮钱财的方式。张轩作为开国之主,一切作为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大夏皇朝,就好像是朱元璋的行政思想影响了大明三百年一样。如果有将来的皇帝效仿张轩如此大手笔的借钱,最后不还怎么办?

  说实话,在张轩看来,这些样的事情将来定然会发生的。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也要面临债务违期的窘境。

  但是张质说的不错,既然知道有这样的风险,就不能为后世做个坏榜样。

  “陛下,军费之事,还需听一听滇王的意思。”张质说道:“等滇王的消息过来之后,再决断不迟。”

  “好。”张轩说道:“不过先期三十万两,要先拨过去,令湖广筹备物资。不得有误。”

  “是。”姚启圣说道。

  随即大夏朝廷的战争机器就开始了运转,一是关于国家体制的议论也都平息了,所有人都将精力,放在另外的事情上了。

  就是四川战事上了。

  关于官制的改革时候被搁置了。

  其实并没有,只是变的悄无声息起来。

  张轩从昭武二年开始,一直在去世前一年,对官制上动得手脚一直没有停下来的。在他去世之后,文宗皇帝年间,张轩的各种改革也有一种反弹。大夏官制,也就是从文宗皇帝年间定了下来。

  随即一直延绵到大革命时期,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了。

  从南京的信使,一路急行,不过数日,就将张轩的命令传到了贵阳城中。

  而今的贵阳城就是李定国的驻地。

  自从知道吴三桂有可能进攻的时候,李定国就已经从昆明转到了这里。

  云南的时期,

  他已经召集过各地土司,软硬兼施。虽然永历在云南南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占了几个县的底盘,还有一些土司与他们有交往。

  但是大部分土司都知道,大明朝是回不来了。

  有永历通消息是一回事,占队永历是另一回事,大部分有脑袋的人,都不会选择明朝的。

  再加上李定国留在云南的人马,他对云南事务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刚刚来到了贵阳之后,张轩的圣旨就到了。

  李定国接旨之后,心中微微感动。张轩的圣旨一下,李定国就成为了整个大夏最有权势的将军,所管辖两省一镇,兵力在二十多万以上,军政一体,麾下数百万人丁。比起吴三桂丝毫不差。

  这种信重,即便是张献忠当初都没有给李定国。

  当然了,这也是张献忠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