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枢密院体系二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正确的。正因为他了解民间,才知道明间最恨的是什么?

  是徭役。

  说句实话,明代的正税并不是太高的,但是徭役却让人受不住了。

  各种各样的徭役,当差。让百姓苦不堪言,再由胥吏上下其手,一次当差或者服役,就能让人家破人亡。想来也很明白,如果徭役很轻松的,对很多贫苦百姓来说,出些力气就能过去的事情,为什么要出银子?很多人的力气并不值钱的。

  这是古今相传的顽疾,到了新中国之后,才算是终结了。

  如果没有徭役,对民间是一大福祉,但是对地方官府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很多事情,都要用人的。

  不过,这些事情与今日所论的枢密院无关。

  张轩说道:“不过,天下间其余役可以没有,但是这兵役一定要有,而且朕设此役,也不是单单为了国家。如果天下百姓都受过操练,如东虏这类跳梁小丑,何以兴起?”

  随即张轩张轩说道:“以朕之意,而今的各省总兵官当下辖各府参将,而各府参将,归知府与枢密院双重管辖。而各县设县尉,也归各府参将掌管。”

  “县尉当掌管征兵,大夏男丁当十八岁,都要服役一年,这一年之中,县尉要操练士卒,教以军中规矩,另外也要承担为军中输入正卒的责任,但凡在一年之间训练好的士卒,在一年之后,就可以转为正兵,不过由县尉转到参将处,参将再转到总兵处,总兵上报枢密院。枢密院要先调查各镇军中缺额,议定当年要征召入伍的士卒,与退伍士卒的数量。朕曾经说过,士卒服役要有年限,而今实现不了,就以待将来了。”

  “而退伍的士卒名册,也转到各县县尉之处,一旦有叛乱,外敌入侵等事,可由县尉征召,重现入伍。”

  “另外县尉还要承担一些县衙的事务,比如说运送粮食,建筑工程,清缴土匪等等。当然每年的训练必须要完成的。”

  “这些士卒县衙准备口粮,并有一

  定的津贴。”

  “在参将手中,当有一定数量的府兵。不过当以外省士卒为主。小府不低于一哨,大府不超过一营,但凡有事,则以参将所领的战兵为主,各县县兵为辅兵,足以平定一些小乱了。至于总兵,当有一营正兵。不过一省总兵,更多的是管辖各府县兵。”

  “大明全盛之时,也不过一百五十九个府,想来二十万上下,足以镇压全国了上下了。”

  张轩对这个体系寄以厚望。

  在他看来,只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对抗体系。

  百姓为什么觉得读书人地位高,是因为读书能够出人投地。而当兵风险大,不去说了,还没有这种出人投敌的可能。

  而新中国之后,那么是到了现代,还有一些偏远农村想要当兵,因为他们将当兵当做一条出人投地的道路。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