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36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多了。不过想着这种机枪都难以打穿的铁疙瘩一旦上了战场,至少可以鼓舞起跟随步兵的士气,他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叶声终于放下了望远镜,对着身边的参谋吩咐道:“既然俄国人忙着修工事,那么就不可能接受我们的劝告了,王师长请你命令各部做好战前准备和动员工作吧。王参谋,你负责所有炮兵阵地的通讯,务必保证战时的畅通无阻。陈参谋,你负责同前线各部队的通讯…”

  于此同时,在达拉孙城郊的某处兵营内,许多革命军将士正围观着一场足球比赛,看着他们鼓掌叫好的热情模样,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只正在战斗间歇中的军队。

  不过革命军从哈尔滨起义建军以来,就和过去的旧军队有着很大的区别。旧军队的弊端就在于军官吃空饷,士兵无纪律。北洋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就一举成为了中国第一强军。

  只是在袁世凯高升之后,忙于政务的他远离了军队之后,北洋军的军纪也开始逐渐败坏了。再加上,为了笼络北洋将领效忠自己,袁世凯用金钱收买了各级将领,等于是亲手把自己建立起来的军纪给毁坏了。于是到了辛亥革命时,北洋军的战斗力其实就出现了较大的滑坡。

  等到民国之后,北洋军大肆扩充,军队的素质就更是一路下滑,过去旧军队的坏习气已经充斥军中,再无昔日小站练兵时的朝气了。

  而革命军从组建的那一天起,除了军官不吃空饷,士兵要严格遵守军纪外,就一直在军中进行扫盲教育和推动体育文化。革命军所推动的体育运动并不是传统的摔跤、搏斗、举石锁等,而是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球类运动。除了足球、篮球之外,连橄榄球和棒球也在军中推行过。

  在推动这些体育运动的同时,对于士兵的伙食问题,也一直是军事委员会重点关心的项目。毕竟如果伙食没有油水的话,剧烈的体育运动和日常训练将会拖垮士兵的身体。

  幸好东北本就是一个农牧渔发达的地区,又有着大豆种植业,因此革命军的伙食从一开始就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军队的标准,和日军的伙食费用是差不多持平的。而随着革命委员会同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往来建立之后,从这些地区大量进口的动物内脏、头足部位,立刻成为了东北、山东地区民众的廉价蛋白质补充。

  在美国,这些部位大多是提供给黑人食用的,不过更多则是作为肥料用于肥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也是如此。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西方缺少香料和处理内脏的方法,但是对于靠近东南亚的中国来说,不管是从东南亚进口香料,还是在本国购买烹饪相关的香料都还是较为容易的,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有着足够的处理方案。

  而对于军中的将士来说,牛杂、羊杂、猪杂等食材,总好过那个什么午餐肉。一开始军中还是蛮喜欢午餐肉的,虽然里面有着不少淀粉,但是至少还是能够吃出肉味的。

  不过随着欧洲大战爆发,东北赶上了这一战争经济发展期,于是军队的待遇又有了提高。在军队驻地,几乎已经可以保证每餐都能见到荤腥了,不管是鸡蛋和海鱼,还是猪蹄炖黄豆、杂碎汤,至少要比午餐肉味道好多了。

  充足的营养加上大量的训练和体育活动,使得革命军士兵的体格已经完全达到了标准以上。而在军中的集体生活,让革命军的士兵也越来越倾向于集体活动。战争实质上是一种组织性更加严密的集体活动,士兵越是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员,就越是适应战争。

  假如说,辛亥革命时革命军更多的是依靠政治宣传和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军队,那么现在的革命军则是把集体主义和集体活动灌输给了士兵,使之发自内心的追随集体行动。这也是革命军和国内各支武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简单的说,就是革命军的士兵素质已经全面超越国内各支武装力量了。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