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22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提前一些的话,就更好了。”

  萨凡奇和李斯曼对视了一眼后,就转过头来对着吴川说道:“吴,首先我要向你说明一点,中国的工人都相当的出色,就个人的劳动效率来说,他们大概能够抵的上3个欧洲人或2个美国人。

  不过,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实在是太过缺乏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些工人的能力,反而极大的浪费了他们的劳作。

  如果再加上丰满水电站的复杂地质结构,和缺少大型的机械工具帮助,当前这些机械虽然效率不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大项目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最为重要的,为了浇筑高达91米,底部宽60米,顶部宽9到米,总长1080米的大坝坝体,我们还需要制作许多工具来协助浇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无法完成连续浇筑,从而会破坏大坝的整体性能…”

  听完了萨凡奇给出的诸多困难,吴川思考了一会后说道:“那么我可否给两位一个建议,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困难都列举出来,然后让我们交给其他专业的专家来解决?我认为这些问题大多不仅仅是工程上的疑难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机械或机电工具来解决的问题…”

  对于吴川提出的建议,萨凡奇和李斯曼都感觉有些难以回应,对于这个时代的工程师来说,解决问题是他们的责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人去解决,这显然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不过吴川毕竟是他们的老板,他们倒是不好直接回绝了对方的好意,只能表示会回去研究一下,然后交出一份问题集合出来。

  吴川兴致盎然的和两人谈了好久,完全没有注意到两位总工程师对他的敷衍姿态。对于他来说,专业工程师当然是只负责专业范围之内的问题,非专业内的问题当然应当移交给其他专业工程师去解决。

  只是他显然没有想过,这个时代的市场划分还没有后世那么的发达,如霍尼韦尔热技术公司这样的专业服务性公司也不过才刚刚开始冒出头来,大多数的公司都不会把技术问题外包给别的公司,因为这还涉及到专利壁垒的问题。

  也只有后世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某国,对于专利技术问题不大感冒,再加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技术壁垒进一步被打破,才使得某国的专利壁垒始终没有形成利益联盟,从而为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廉价的技术支持,最终获得了超越常规的发展速度。

  吴川和几位重点关注的院士进行了交流之后,才结束了今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行程,坐车返回了自己的住所。在大雪的覆盖下,虽然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前的草坪和树林被掩去了夏日的多彩,但是已经初具规模的教学主楼、图书馆、实验室和运动场,却让这处4年前还是一片菜地、树林的荒地变成了一处知识的殿堂。

  1912年夏天的时候,这座学校登记在册的学生不过1310人,老师才187人,整个学校还要分成几个学系在各处借房子上课。但是今日这座大学登记在册的学生却达到了4344人,老师则是495人。就规模来说,仅次于哈尔滨军政大学,是东北排名第二的大学了。

  从校园离开的小车上,坐在后座的吴川望着车窗外上几个在雪地里互相追逐的青年学生,脸上突然就浮出了几缕笑意,这才是他想重新看到的世界。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