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百二十三章又是一个五年_龙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持续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的问题。当然这里面也有着萧明乾始终控制着金银券的发行量的功劳。

  当初,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人沉不住气,想要大规模的加大金银券的发行量,以取代金银币在经济当中的地位。

  但是萧明乾果断的拒绝了这种提议。在这个时代,金银券的防伪技术实在不过关,发行量少的情况下,即使有些假币出现,也不会对台湾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一旦加大发行量,必然会使得假币更多的出现,这是萧明乾现在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直保持着金银券的大面额和小发行量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了大宗交易才会使用到的货币,普通百姓一般都很难见到。

  另外,吕宋以及南洋各岛的几座不小的金矿的和开发,也是萧明乾始终坚持不大规模发行金银券的底气所在。

  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使得南洋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一个供黄金血液流淌着的繁荣海域。

  现在行进在南洋的老海商们已经无法看出丝毫七八年前的样子了。在衣冠南渡计划之前,南洋是一片充斥着冒险和厮杀的海洋。海盗和海商,或是海商兼海盗在这里将本就不多的海商撕成碎片,使得海洋贸易变成了一个风险极大的行业。他们不仅要承担风浪的考验,还要抵御着如毛般的众多海盗。

  但是现在的南洋,已经基本上变成了台湾的内海,除了北部的安南海域之外,南洋已经被台湾的领土所包围了。

  在的内海当中,台湾可能还会允许影响经济发展的海盗存在。在天启三年,强势的第三舰队便将这片海域的海盗剿灭一空。

  安全的航海环境,使得出海做生意不再是门槛那么高的行业了。即使是几个比较富庶的家庭都有可能买几艘商船,来回于台湾各地,将各种各样的商品运输到台湾各地。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在南洋跑海路讨生活的人数高达七十多万人。大大小小的参与海洋贸易的船只近万艘,总吨位达到了一百九十多万吨。如此恐怖的海运繁荣程度,使得台湾的商品流通空前的繁荣。

  如果你要问,如此繁荣的商品贸易,台湾的市场有那么大吗?那就得说说台湾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了。

  这五年里,台湾的人口由天启二年的六百一十二万,增加到了一千四百三十多万。其中汉人人口一千一百多万,其他归化的土著人口三百二十多万。其中台湾本岛人口达到四百六十多万人,吕宋岛三百七十多万人,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来半岛分布着四百多万的汉人和一百多万的当地归化土著。最后便是澳洲大陆,有接近一百万台湾控制的人口。

  这么多的人口,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一百多元的情况下,足以消耗掉比整个欧洲的消费量还要多的商品。这才是台湾拥有如此繁荣的工商业,使得整个南洋变成一片繁忙的商业海域的原因。

  如此多的人口,特别是汉人人口,使得台湾在南洋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大,同时繁荣的商业也使得南洋越来越稳定,毕竟富庶的生活才是人们认可台湾的根本原因。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