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就像爷爷揪你的耳朵那样_我有一座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刚种下去的桔梗种子盖上厚厚的保暖层,就是用麦秸平排的盖上一层,等到天气暖和种子发芽以后再搂起来。

  后来发展到使用地膜进行覆盖,不过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快就给放弃了,直至后来这种在年后天气不那么冷的时候播种,等种子开始发芽的时候温度已经开始回升了。

  于飞递给张老头一支烟说到:“这就说明时代在进步,我小时候割麦子还需要早早起来用镰刀一把把的割呢,然后再用石磙啥的在场里碾来碾去,这才多少年啊,联合收割机都已经下地了。”

  “是啊。”张老头很有感触的说到:“以前收个麦子每次都需要好几天,还需要在地头提前造场,挨得近的地块干活的时候还能聊聊天,现在一亩地大概也就需要几十分钟就完事了,然后再找个地方把麦子给晒一下就行了。”

  张老头说的那种生活,于飞小的时候也体验过,每当到了麦忙季,家里就会提前挑出来一块地身子比较宽的一块地,先用镰刀在地头给割出来一小片空地,然后撒上麦糠,就是麦穗上面那层包裹着麦子的那层皮。

  然后再撒上水,用石磙给来回的碾压,直到地面变的光滑硬实,于飞小的时候最喜欢赤着脚走在刚刚碾好的场里面,凉凉的,还不扎脚,很舒服。

  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这一说,收麦子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靠镰刀一把一把的给割下来,然后用驾车子给拉到地头的场里面。

  驾车子是平原地区的一个拉货神器,全景天窗,全自动无极变速,风传百公里耗油仅需四到六个馒头,根据拉车人的饭量来定,还可以还改装成驴车马车等,不过那个时候最多的动力输入还是以人力为主。

  在驾车子上绑上几根横棍之后,它的载货能力立马大幅度提升几倍,不过仅限于拉些带麦穗的麦秸,还有就是豆秧子,红薯秧子那些比较轻但占地比较多的农作物。

  用驾车子把麦子拉倒场里以后,就开始挑开,尽量让每一个麦穗都能晒到太阳,有时候还要顶着大太阳来回的翻动几次。

  等到太阳西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手扶拖拉机上场的时候,在后面挂上石磙,将场里面的麦子来回的碾上几遍,大人还要用木叉将麦子来回的翻动着,保证每个麦穗都能碾到。

  等拖拉机下场之后,大人们就会用木叉将碾压过的麦秸给挑开,堆到场里的某个角落,地上面就会留下麦糠和麦子还有些碾断了的麦秸和叶子的混合物。

  用工具把这些都给推到中间,这是于飞最喜欢干的事,在一堆烂七八糟的里面混合物里面推出来一条干干净净的通道,很有成就感。

  当那些个混合物堆成一堆的时候,就是父亲大显神威的时候,扬场(chāng)是个技术活,确定好风向以后,用木锹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