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定胜天 家政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融押运公司,他对每日要写安全日志极为的深恶痛绝,心想自己一个当兵当押运员的。还要搞这些文牍地工作,看那表格和数字就头疼的要命,谁想来这古代,地位比从前高出了许多许多,但自己厌恶的却必须要认真注重起来。

  屯田的田庄眼下仍然在不断的投入,李孟在和郑家的盐运贸易上,已经没有丝毫的利润可赚,每一船私盐赚来地银子,都要换成粮食和生活必需品,投放到各个田庄之中。

  眼下屯田田庄里面的屯民越来越多。持续的大旱,让那些想遇到个好年景,就能撑过去的农民们彻底的死心、破产、无路可走、然后只能是进入李孟的屯田田庄中求活,才到五月份,屯田田庄中已经是多了三万多人。而且周扬汇报上来的情况。人数还要不断的增加。

  李孟目前完全依靠商贸和山东境内的私盐生意来维持军队的运转,好在是屯田地田庄就要有收成了。要不然李孟马上就要陷入破产的境地。

  看完几份各地的文告,李孟禁不住有些感慨,多亏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登莱之地在大明还算是地广人稀的偏僻地方,很多湖泊、河道,池塘都有相对充裕的水量。

  即便是大旱,水位下降很多,可各地的屯田田庄,依旧在有经验的吏员指导下,开挖沟渠,引水灌溉,保证了庄稼的生长。

  想自己在现代,东营那边的黄河河道在枯水期时候,甚至有看不见水地情况出现,因为从中游开始,处处是引水使用,或是引用,或是灌溉。很多挂着河流之名的地方,都只有光秃秃的河道,还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李孟才颇为惊讶的看到,越来是这么大的一条河,还有船只行驶,直到最近才算是见怪不怪。

  这些丰富地,没有过度使用地水源,保证了屯田处的灌溉用水,保证了庄稼地生长,所以尽管可用于周转的银钱越来越少,李孟却不怎么着急,因为收成在即,马上就可以周转开了。

  每逢大灾,各地农民流离失所,动乱频频,豪强趁机兼并土地,矛盾激化之后,官府所做的就是派兵镇压剿灭。

  如果事先集合人力修缮水利,整理田地,救济贫民,哪怕和自己一样搞这个屯田的政策,想必天下间也不会有这样的局面,卢象升在北直隶屯田,救济贫民几十万,收获粮食无数,可见这法子不是不行,而是有人不做。

  话说回来,这崇祯是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而今天下间荒唐反常之事甚多,有这种局面反倒是正常。

  附带说一下,李孟过长江的时候,江面足有十几里宽,而现代他过江的时候,也不过是三四里的宽度,古今水系的水量已经是相差的极多了。

  八万屯户,护庄队就能有三万余,如果动员起来给兵器,估计四万兵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