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三十章 代表团抵达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级,提高所制造的绷带质量和产量,到时候除了对国民军供应外,也可以迅速升级并对外国进行销售。

  除了这些军用医疗物资外,陈敬云还要求华夏银行所控制的几家纺织企业进行设备的增加,提高成衣的制造产量,虽然是用着国民军短期内人就会大规模扩大,甚至到时候全国范围内的军队都会处于国民军控制下导致军服的需求极大的理由,但是实际上还是为了欧战进行准备。

  欧战大战一旦爆发,所需要的各种工业产品和工业原料的规模是极为庞大的,到时候各个交战国的采购商就会挥舞着支票向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采购,虽然大头会被美国这个现今实际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拿走,但是剩下来的一小部分也是会落到一些小国家身上的,比如日本,比如中国。

  而陈敬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这些小订单给抢到手里,而要怎么抢呢,除了价格低廉外,没有什么比短时间内大量供货对各交战国的吸引力更为庞大了。

  一旦战争爆发,各国就会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他们是需要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获取数以百万件的各种军服、军被、军鞋等等,也就是说在这短时间内最大的对交战国提供商品,那么能获取的利益更大,如果说看到欧战爆发了,看到人家手里挥舞的支票后再进行规模的扩大和增产,那么就会浪费好几个月时间,到时候别说争夺订单了,连黄瓜菜都凉了。

  当然了,这种在没有获取大量订单的情况下就先进行规模的扩大和增加设备的事情也只有陈敬云直接控制下的各企业才能办到了,首先这些企业陈敬云说了算,不像国内其他民营企业一样陈敬云只能建议,可无法直接让他们做什么。陈敬云知道会有欧战爆发,所以是有底气的进行扩大规模。而哪怕退一万步说,到时候就算欧战没有顺利爆发,陈敬云也不用担心自家这些产业扩大规模后的产品没地方销售。没有各交战国的订单也还有着国民军,大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更多的企业都是只有几万元资本,多的也不过几十万元,涉及的也都是一些轻工业,中国的大规模民营企业不多,而且大多数都集中在纺织行业当中,比如福杭纺织公司。福杭纺织公司经过两年整合后,几乎是控制了浙江七成的生丝产量,净资产规模已经高达数千万元,但就资产规模而言,连东南钢铁、福乐电气这些华夏银行的核心企业都得甘拜下风。要不是当初浙江和江苏的那些纺织工厂大量注资,甚至为了个福杭纺织公司成立了一个东南银行专门提供资金支持的话,华夏银行也不会因为缺乏资金而导致在福杭纺织公司的股份比例一降再降,最后不但失去了控股权,甚至到了后来股份比例连前三都排不上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