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1章 少年情怀总是诗_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朗诵或临时创作诗篇,或在那里聊着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胖子和魁梧的男人忽然在一夜之间不吃香了,瘦不拉几、戴副眼镜,带着点忧郁气质,嘴里吟的一嘴好诗的男性,变成了女性最爱亲近的对象。

  女同学们人手一本工作手册,在上面摘抄着一篇篇诗文。

  不时的,会拿出来念上一篇。

  南易看着这架势,总感觉有点眼熟。

  哦,对了,要不了几年,会有另一帮更年轻的女生拿着本子抄歌词。

  “哈,少年情怀总是诗!”

  一、房子2000的价格没问题,我是按照真实案例对比着写的,以后不再解释。现在的钱再不值钱,相比较1977年其实也没贬值超过千倍,我就算它2000倍,400万买3000平面积的房子,合计1300多一平方,贵吗?

  也就只能拿鹤岗、个旧这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房价来反驳我了吧?

  请搞清楚,从建国以来,起房子从来就没便宜过(或许北方有案例反驳我,我没调查过北方农村那个年代的事情,所以我文中都是尽量在写南方。)

  二、我家的老房子是1978年盖的,批地基花了85,墙是夯土墙[黄泥、石子],挑高7米左右,埋下了阁楼支撑柱,但是没做阁楼,瓦片是黄瓦(砖厂烧的),出力的我爸和两个叔叔、叔伯兄弟,没出工钱,就割了一点肉,买了点酒(总支出不超过5块)。房子弄好,总支出500出头(四间房160平到170平左右,我爸和其中一个叔叔一人两间。)

  总结:价格认为不对,可以提出,能解释我解释,没有一点数据和听闻支撑的,你们反驳,有理修改。PS:谢谢纠错的书友!

  17点第二次内容增加:打了电话给我爸和叔叔,确认了一下房价,我叔叔说我没记错,那房子就是在他手上卖掉的(我叔六十年代当民兵连长,七四年当村会计,一直到92年)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