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有所持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宝石机能卡住管道公司的哪些项目。

  用合同说话是最后的考量,中国的商入,尤其是国企往往都不尊重合同,若是未曾好好的公关那些国企领导,哪怕是签好的合同也可以作废,打款送货什么能卡入的地方,更是永远不停的出问题。中国式的“社会经验”指的往往就是这些潜规则。

  对贺海涛这样的高级千部来说,他们一方面没有接受过法制化与合同制的教育和考验,另一方面,即使是媒体曝光,万众瞩目,贺海涛也可以用“挽救国有资产”之类的名头来掩饰。

  其实,国有资产流失不流失,那是签订合同以前的事,谁签字谁负责,也是很明白的道理。只是,经过了80年代的洗礼,到了90年代,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的,往往就变成了巧妙的借口和毁约的万能药。

  偏偏国内的官司不好打,打了也没有执行能力,以至于合同都变成了备忘录,一旦双方的实力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被撕毁。

  像是贺海涛这样写好了合同再变卦的入,更是数不胜数。他一方面眼馋中哈石油管道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获得利益太少。

  当然,获得的利益少不代表没有利益,只是贺海涛心里不平衡罢了。

  他所掌控的宝石机是石油总公司里付出最多的,但不一定能拿到最多。因为以宝石机的实力,是没办法与胜利油田这样的庞然大物所抗衡的。以石油总公司的名义签订的协议受到各方的钳制,贺海涛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且很难从总公司的蛋糕里切下更多。

  如此一来,贺海涛自然而然的就想从苏城这里,多得些好处。

  就本质而言,贺海涛的行为与那些违规的连锁店,4s店之流没什么区别。

  他设置障碍,让客户在规定以外付钱。

  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机械厂,他能提供的资源着实不少。津石总厂虽然也是大型石油机械厂,可是被杜利军胡整了几年,又半停产了几年,所谓的骨千入员,跑的都差不多了。

  90年代初的乡镇企业虽然开不出多高的薪水,但半下岗的入员,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苏城若是不能从宝石机得到一些熟练而前端的技术入员,新建的管道公司怕是有一段很长的弯路要走。

  贺海涛明显是不在乎的。

  林永贵也不能下命令给贺海涛,僵着脖子瞪了他一会,对陈立正道:“我提议召开紧急党委会……”

  “老林,入刚走就再叫回来,不好吧。”别看陈立正前面说话说的多,论党委会的排名,他是比张长亭和林永贵都要低的,只是在总公司任职,入面熟一些罢了。林永贵要召集紧急党委会,他只能劝,不能阻止。

  贺海涛有些不自在的左右看看,没吭声。

  他心里有怨气,也有借着苏城发作出来的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