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5章围困秦赵会盟台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赵会盟台?何意?吾之生路是否就在上面?”

  董卓一边攀登台阶,一边向李肃问道。

  “吾等脚下此地,乃是四百多年前,战国秦、赵会盟之地。”李儒知道董卓的求生非常强烈,索性对董卓讲解道:“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三次发兵攻赵国。赵虽失利,却不屈服,秦也无可奈何。秦昭襄王想要征服赵国,便转而在政治上进攻战国。于是秦昭襄王约定赵惠文王来吾等脚下会盟。会盟期间,秦国恃强凌弱,威逼赵惠文王击鼓瑟,并令史官将此事件记录为秦史,使赵惠文王感到无比难堪。赵惠文王上台时,与之同行的还有上大夫蔺相如。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人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因为蔺相如的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秦昭襄王最终让步,虽是平等而盟,实则是赵胜利了。”

  “蔺相如吾听过,负荆请罪之事少时就有耳闻,只是没有想到还有这一件事情。吾想赵国能成为唯一一个和强秦相抗衡,抑制强齐四十年的国家,和蔺相如这种人有着莫大的关键。吾麾下若有人有蔺相如的勇气和忠心,吾何能落到这种地步?”

  董卓面色不甘心的说道。

  对于董卓的话,李儒嗤之以鼻。

  就算有蔺相如辅佐你,但你也要如赵惠文王一样。

  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纵观历史,这是明主的必备条件之一。

  赵国在赵惠文王期间为秦国兼并战争中的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这并非是偶然的。

  有一点可以想象,若长平之战时,赵惠文王不死,赵孝成王不继位。赵国不一定有长平之败,也不一定有以后的李牧之殇。纵观整个春秋战国,赵惠文王也是名列前茅的英明君主。

  就如董卓在与十八路诸侯博弈的过程中。就算刘凡不加入,他也不可能胜。

  不能从谏如流,即便是有管仲、先轸一样的大才在董卓身边,也只能徒叹枉然。

  李儒可是听说刘凡有以田丰为镜的说法。

  为君主者,可以文不成,武不就。但必然要从谏如流,明辨是非。

  董卓叹罢,看到一簇簇的火把离这里只有两里不到。

  董卓下令了飞熊军沿途在这台阶处布防。自己带着李儒加快脚步攀登。

  董卓刚走到一半,便累的气喘吁吁,仰望还到不了尽头,飞熊军甲士上来将董卓拖住,帮助他向上攀登。

  又过了半刻钟,董卓终于上到秦赵会盟台的顶端。

  秦赵会盟台的顶端有一个亭子。当年秦赵会盟的时候并没有这个亭子,当地只是为了纪念这历史时刻,故而修建。

  “不好,上山之路不止一条,请丞相布兵东面和北面。”

  飞熊军部将探查之后,发现了除了他们上来的西部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