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永远吵不赢的小姑娘(求收藏推荐)_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风俗人情,乃至于方言土语,都和自己想象的千差万别。

  之前不深入了解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一深入基层,感慨良多。

  不过还是有些功劳的:比如建议李秀宁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每日给灾民聚集的地方消毒。

  但也仅此这点功劳。

  确定自己这个现代人在古代赈灾中全然无用武之地,杨默也不再多想,打算开始系统性的锻炼现在的身体。

  跑了三天,忽而想到自己手里还有一把来俊臣遗留下来的钥匙,吃完午饭便自己一个人溜达着去了恒盛当铺。

  街上的流民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闹哄哄的。

  李秀宁从三大营中调来了一部分士卒维持着秩序,总体来说流民们还算有秩序。

  去当铺的路上,杨默还在想,来俊臣会在太原留什么东西。

  到了之后,拿出钥匙,便有人引着他去了后院一个房间内。

  三箱子书籍,细细看了,方才发现是关于长安官员的各种把柄和受贿记录。

  比如兵部尚书某年某月收贿多少、礼部侍郎某年某月纳的小妾是出逃宫女。

  这种东西,放在历朝历代都算是大杀器,只可惜,这些官员全都被陨石砸死了。

  记载的再详细,还能威胁死人不成?

  杨默有点失望,但细细想来,也就是来俊臣这种喜欢诬告的酷吏方才对这种玩意视若珍宝。

  如果让李秀宁知道,以她的性子多半会一把火烧掉。

  先存着吧,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从当铺出来的时候,正赶上中午放粥,街道上排起了长队。

  各施粥的铺子前都有李秀宁的亲卫监督,因此粥给的都很实在。

  流民们脸上也都挂着笑,嘴上少不得夸赞李娘子仁义。

  施粥的铺子前排起了长队,粮店前也是长龙。

  自从流民进城之后,整个太原城内的粮食配给开始定额,每家每户每天买的粮食,都是有数的。

  杨默原本以为这就是古代的战时配给制,了解之后方才发现,并非如此,只是防止有奸商想发国难财,炒高粮食的价格。

  太原城内商人很多,大商人也不少,想要靠着灾民发财的人也是有的。

  只是军队握在李家手里,赚钱的再头铁,也硬不过士兵手里的长枪短刀。

  再加上李家本就有粮,想要在粮价上做文章,十分的困难。

  但城内的居民每天限购,终究还是有人不满。

  几乎每经过一个粮店都会有人发牢骚,杨默只是看看,对此毫无兴趣。

  路过汾河湾下街的时候,又见到前面的粮铺吵闹起来。

  隔着好远就听到有人嚷嚷。

  “凭什么她能买两斗,我们只能买一斗?乡亲们,府衙可是有告示的,一人十天可买一斗,我们不服!我们也要买两斗!”

  “对,我们不服,我们也要买两斗!”

  有人起头,就有人起哄。

  李家虽然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