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离开岭南,才知道岭南的好啊_让你岭南苟着,你竟成大唐储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于回来了,最近北方颇不安稳,匈奴兵马屡屡犯边,微臣正等着皇上处理呢!”

  思虑了片刻后,尉迟恭道:

  “六皇子虽然性格有些率性而为,做事也有些出人意料,但无论是治理岭南的施政,还是对匈奴的策略,以及对阵蛮夷的兵法胆略,都可以说是龙凤之姿!”

  虽不敢说是千古明君,但文治武功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算了算了,这都是他李家人的家事。

  听起来,皇上的办法甚是绝妙。

  作为当朝皇上的小舅子,大唐一代名臣,长孙无忌也是一位奇才。

  离开岭南,才知道岭南的好啊!

  若是天下的官道都修的如岭南一样,不就没有那么多闹心事了吗!

  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想好了对付匈奴的办法了?

  几天之后,李世民一行便离开了岭南。

  朕自从得天下以来,一直觉得治理国家的各项举措还算不错,百姓在治下也都安居乐业。

  “说起来,岭南这样一个不毛之地,能够让六皇子治理的百姓富足,安定繁荣,功劳着实不小啊!”

  李世民叹了口气,

  说起来也是,李谙今年也不过才十六岁而已,若在普通老百姓家里,还是个屁事不懂的半大少年。

  真的有这样一份报纸吗?

  虽然李世民没有明指,但尉迟恭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事情确实如尉迟恭所说的一样,如果岭南不是被李谙治理的这么好,朝廷每年下拨的银两,派驻的军队人吃马嚼,恐怕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不过是下策!”

  李世民看到这里,一张脸黑如锅底。

  没走一天,又碰上阴雨连绵,

  道路上泥泞不堪,不时有马车轮子陷入泥潭,许多人马一起上都无法推出来。

  俺敬德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不懂。

  所以,做这些事情也算是情理之中。

  “皇上息怒!“

  李世民摇了摇头:

  “朝廷邸报只是官吏彼此传阅的东西,远不能为每一个百姓能够看到,而且文字艰深难懂,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百姓都能买到看到的报纸!“

  李世民听了,不禁想起了李谙的话。

  听到这儿,李世民忽然好像想到了什么,不自禁的摇了摇头:

  “皇上,河洛连日大旱,黄河几乎断流,百姓嗷嗷待哺,微臣和朝中大臣商议了赈灾事项,正等皇上决断呢!”

  不过,这小子在岭南一直写书信欺瞒朝廷,还不听政令,实在让他这个老子有些头疼。

  李世民气的大骂:

  “老子还没死呢,他就把老子的谥号都起好了,简直大逆不道!”

  听到这儿,李世民也不禁点了点头。

  “那些百姓之所以会被蛊惑,都是因为不知道朝廷政令,只要我们办一张报纸,作为朝廷喉舌,让所有政令都能为百姓所知,让他们知道朝廷是忧心百姓,一心为民的,他们自然不会轻易被贼人蛊惑了!”

  “率性而为?”

  听到这儿,长孙无忌不禁愣住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

  “这种事情何须等我回来,该赈灾赈灾,该拨款拨款,该抚慰灾民就去做好了!”

  下策?

  一路颠簸,李世民也感到疲惫不堪,在皇宫内休息了一天之后,方才回到御书房开始处理政务。

  长孙无忌早已等在御书房,等着皇上回来。

  “什么!”

  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

  听到这儿,长孙无忌似乎明白了点:

  “可是,朝廷的邸报一直都有啊,那些百姓识字的又不多……”

  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长孙无忌不禁一愣。

  可以说,李世民治理天下,很多方面都得益于他的助力。

  “你想一下,一份报纸中不但有天下大事,朝廷政令,还有各种民间趣闻,茶余笑话,以及农桑技能,饲养牲畜的学问,百姓会不爱看吗?”

  长孙无忌赶紧说道:

  而皇上又是从何处想来的呢?

  求追读!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