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章 长生宫里的会议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道:“皇上口谕,恩准!司礼监朱批吧。”

  周吉祥连忙示意身边的秉笔太监,让他提笔朱批。

  接下来是户部、工部、刑部的事情,都一一朱批。

  这时正弘帝猛地站起身来,几步踱到帷帐下方,扬声道:“前些日子,朕与诸位阁老定下整饬漕运、盐政,现在昱明先生上书有异议。借着这个机会,大家议一议。”

  周吉祥心头一颤,支着耳朵倾听起来。

  “昱明,此前不是定下先整饬漕运,再整理盐政的方略吗?此方略还是你提出的,怎么现在反倒有异议了?”沈平安平和地问道。

  “因为益之说服我了。”王云光明磊落地答道。

  “哦,能把执拗的昱明先生说服,那可不同一般。”沈平安笑道,外殿响起一阵轻笑声,连站在里面的正弘帝,嘴角也挂着笑意。

  “昱明先生,那你把益之说服你的理由在这里说一说吧。”次辅洪中贯开口道。

  “益之前些日子写信给我,提出了先盐政后漕运的理由。盐政之乱,根源在大小盐商,漕运之险,在于三十万漕丁。盐政漕运,互为表里,暗地里是连在一起的,打断骨头连着筋。”

  王云的声音就像铜钟,在长生宫外殿嗡嗡作响。

  “如果我们先动漕丁,盐商唇亡齿寒,肯定会暗中出钱出粮资助漕丁,怂恿支持他们闹事。如果我们先动盐商,漕丁愿意出头帮忙得不多。”

  覃北斗不解地问道:“昱明先生,益之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盐商富而漕丁穷。这就是人心。”王云一字一顿地说道。

  外殿一片寂静,过了许久洪中贯才悠悠地说道:“岑益之说得没错,这就是世道人心。”

  覃北斗却想的更多,他微皱着眉头说道:“我朝盐政,是在前朝票证和纲总两法基础上加以改进,以纲首总揽,先缴纳窝本税银,再支付费用领取盐引,转运食盐于各地。即便利又能纳税。国朝初年,一年能得盐税一千一百九十万两,两淮就能缴纳六百七十万两。”

  “可是百年下来,去年盐税仅得七百四十万两,两淮不过三百一十万两。我朝人口从一万万增至三万万,人口翻了三倍,吃的盐应该也同样长了三倍,偏偏盐税不增反降。说到底,就是地方上下其手,把大部分的盐都变成私盐。税银没进国库,进了他们的腰包里。”

  “岑益之建言得对,整饬了盐政,补了税银,国库就有钱了。到时候整饬漕运时,该遣散的遣散,该改编的改编,该修补的修补,也都有银子了。”

  在座的都听得明白,覃北斗嘴里的补了税银,无非就是把那些中饱私囊的盐商和贪官们一一抄没家产。

  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朝廷缺银子,别的无数只要钱的手不说,皇上一直想修玄都观和天元宫作为被进号为真君帝君的住所,最少也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