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广通桥码头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火炮?”曾葆华脑子里想象了一下,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他转过头来,神情复杂地对岑国璋说道:“想不到益之对兵事武备也深有研究,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

  “茂明兄缪赞了。我喜欢看几位前辈写的援征安息的笔记,对我深有感触。”

  曾葆华知道岑国璋的父亲是出使安息路上为国殉职的,他对朝廷援征安息的事情感兴趣是可以理解的。

  当年朝廷为了帮助藩属国安息抵御突屈国的入侵,派出了三四万将士,前后持续五年时间。中间出了十几位名将名臣。他们的笔记,在书市里卖得很好。

  岑国璋继续说道,“本县有位奇人,十几年里游历多地,跟上百位泰西人交谈过。他们有洋和尚、有水手、有军官、有贵族、有工匠,各自讲述的经历故事,被奇人编成一本笔记,我看过后受益匪浅,不仅对泰西诸国情况有所了解,对他们擅长的火枪战法也略有所知。”

  曾葆华眼睛一亮,急切地说道,“益之,这本笔记可否给我看看?”

  “当然可以。我现在正在整理这本笔记,增补一些收集的新资料,准备将其编撰成一本介绍西洋、东洋、南洋诸国的册子,拟订取名为《三海诸国志》。”

  “好,此书一出,肯定能让国人放眼看世界,不再拘限眼皮子底下这一亩三分地。曾某殷切期盼益之的这部大作面世。”

  “谢过曾兄的勉励。我想着正好趁着入国子监进修,多与三洋诸国的商人和使节交谈,多收集更详尽的资料。富口县还是闭塞,那比得上京师,四海夷人云集。待到初稿出来,先请曾兄斧正。”

  “好,一言为定。”

  两人聊着的时候,他们一行四艘船只被引到了码头上。

  刚靠岸,码头等候的人就围了过来。

  “客官,有要住店吗?本店百年字号!保你住得舒畅安心...”

  “老爷,要不要搬东西?我们这全是壮小伙,码头上干过好几年,手脚麻利,知道轻重。保证搬得快,绝不会打烂东西。我们有铺保,要是短缺或砸烂了东西,包赔的...”

  “一看两位老爷是进京来述职的。我这里有门路,吏部南曹有熟人,阁老府上有关系。只要你想到,没有我们办不到。阁老的八行举荐书、天官的字条、曹吏的妙笔生花,保你事半功倍,平步青云!”

  “两位老爷,不是来跑官的,是来销账的吧。现在户部由覃阎王管事,看得一天比一天紧,地方的销账,卡得那是一天比一天难。可是再难再紧,咱爷们也有门路。两位老爷来自江南?两浙?豫章?江淮?没关系,各个清吏司咱爷们都有关系。有亏空也没关系,只要银子到位,都有办法帮你们平帐核销。老爷,赚了那么多钱,总得吐出点。钱这玩意花不完的,保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