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众生百态相_权力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鸿涛,谢谢你了!比我考虑的要周到,你看着些他吧!”

  “老领导,看你的啥话!那我岂不是感谢的话得一辈子?不管我做什么都回报不了你对我的培养之情,晓鹏是我弟弟,我会看牢他的。”

  “放在镇北我最放心,晓鹏确实没在乡镇经历过,只要能把乡镇工作弄明白,其他的基本不在话下,你也别给他什么帮助,不需要他干出多大的成绩,提升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不到三,市纪委的批复下来了,完全同意镇北区的处理意见。

  紧接着,区纪委对涉事干部统一做了处理,有些人被带走移交司法机关面如死灰,有些人被免职长吁短叹,有些人背了处分暗自庆幸,真的是月儿弯弯照镇北,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几日的镇北夜无眠!

  还没等大家惆怅几日,组织部的风声又传出来了,七十几个岗位的空缺,搅动了镇北的风云,引起了全区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随便划拉一下,最少事关几百饶前途命运,全区的目光指向了主持区委工作的区长。

  一些人开始拉“关系”,走“后门”,处心积虑地谋取官职,群众中也流传着“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的俗语,“跑官要官”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而是古已有之。

  群众:“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帘牛作马的,整治隶枪匹马的”。

  “卖官鬻爵”、“跑官要官”,在一定区域范围,形成“家下”的局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广大群众敢怒不敢言,让志,横行无忌。

  在这个人情社会,王鸿涛正在经历从政以来第一次头脑风暴,切实体会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首先是同学,组织部的郑伟、纪委的赵延东都向自己表达了想进步的意愿,王鸿涛都记在了本本上,这算是任人唯亲吧,谁还没点人情?

  然后,很多部门领导来找王鸿涛汇报工作,话里话外都想调整一下岗位,想去更有实权的部门任职,这也是干部正常的诉求,王鸿涛没有置之不理,也记在了本本上,适当的给大家换换岗更有利于工作。

  让王鸿涛欣慰的是,这些有政治诉求的干部们,很少有人给自己送钱,大概是这几年大家摸清了自己的脾性,怕适得其反。

  接着,就是上级的情的电话了,这是王鸿涛最无奈的,因为有些领导你得罪不起,区里的工作还需要人家支持,拒绝一个人就意味着得罪一个人,不定哪?哪个人无形中就绊你一脚,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敢给自己情的,哪个不是位高权重?哪个是易与之辈?

  比如李国权部长,亲自打电话:“鸿涛,镇北现在很热闹呀!最近压力很大吧!我也得给你添点堵了,推荐白花镇的镇长邓凯,想去水利局当局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