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秋冬春夏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不过目的地还没到,一首歌就唱完了,于东犹不知足,笑道:“再唱一首。”

  程砚秋哈了口白气,“今天的演出到此为止。”

  歌唱完了,于东却没将她放下,她也紧紧地搂着于东,不想下来。

  “你为什么叫落落?”于东忽然问。

  程砚秋伸头看了看于东的侧脸,“就这么想知道?”

  “那当然。”

  “因为我八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的名字就落落。”

  于东饶有兴趣道:“你八岁就会写诗啦。”

  “不要小瞧我,我从小就是才女。”

  “嗯,不小瞧,那落落才女,可否把大作说与我听听?”

  程砚秋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树叶子先落了,雪才落,接着是房檐上的溜溜,落在地上,砸一个窝,天上的白雾落了,小草跟着发芽,云里的雨落了,压住扬起的尘灰。”

  于东听完,笑了,“这不像是一首诗,倒像是一句谚语。”

  确实像谚语,句子简单,却写了很多东西,从秋天写到了夏天,正好是一个轮回。

  但是对于一个八岁的小孩来说,有这样的叙事观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首诗是从秋天开始了,正好对应了她名字中的那个“秋”。

  如果站在一个中文系学生角度来看,还可以分析出更多的东西。

  这首诗总共九句,关于冬天的却占了四句,在诗人的眼中,冬天显得非常漫长。

  最后一句的“灰尘”应该是象征着某种反面事物,可能是作者烦躁的情绪,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糟心事,但是一个“压”字却又把这个糟糕的事情给消除了。

  所以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处于一种刚刚从坏情绪走出来的境地。

  ……

  当然,以上都是瞎说。

  于东八岁的时候,别说是写诗了,连日记都写得磕磕绊绊,不少字词需要用拼音代替。

  当然,程砚秋能这么早慧,于东也不意外,有一个中文系老师做父亲,这一块启蒙就要比别人早些。

  程砚秋捶了捶于东,以此来报复他的嘲笑。

  “其实,我叫落落,不是因为这首诗。”

  “啊?那是因为什么?”

  “我小时候特别瘦,我妈希望我能多吃点。”

  “然后呢?”

  “没然后,就因为这个。”

  “这有什么联系么?”于东一脸疑惑。

  “你自己想去吧。”

  随后程砚秋从于东身上滑了下去,朝前跑去,“你走得太慢了,这样走下去,明天早上我们才能到学校。”

  “我慢?”于东整了整衣服,做出起跑的姿势,“倒叫你看看,什么叫吉旺镇飞毛腿!”

  ……

  第二天,金陵下了场大雪,雪还没化光的时候,学校就放寒假了。

  于东回到上沪,稍作休顿,就去了一趟《收获》,他要趁着年前去打声招呼,如果金羽澄在的话,顺便见一见他。

  先见到了王瑜,作为于东的责任编辑,《收获》里面除了程永兴,就属他跟于东最熟。

  王瑜在《收获》已经不算新人,手上除了于东也有不少作家,而且为了方便沟通,程永兴还把余桦也纳到了王瑜手下。

  现在王瑜坐拥于东、余桦两个,在社里讲话也有底气多了。

  王瑜为人敦厚、认真,但是做编辑的,都有个臭毛病,见到作家头一个就问有没有新稿子。

  “于老师,最近有没有新作?”

  于东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王瑜催稿,笑呵呵地说道:“有啊,《生化危机2》,你要不要?”

  王瑜舔了舔嘴唇,笑道:“还是不要了,不过你要愿意把稿子拿给我看看,我是非常乐意的。”

  “那你可真是想得美。”于东喝了口茶,又说,“其实还有一部,不过是推理、惊悚类的,你们恐怕也不会要。”

  王瑜想了想,说,“那也说不定,之前的《混沌日记》你不也说是科幻么?”

  感谢【井珑】大佬的500打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