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双刃剑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诉她,自己想出名而已。

  吴月用玻璃划开了刘长林跟林依的喉咙,然后用同一片玻璃划开了自己的喉咙。

  ……

  一直到这里,都是一部正常的悬疑小说,只不过里面加入了一些人文元素,比如留守儿童,比如家暴,比如校园欺凌。

  但是后面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画面一转,一间白色的房间里,一个男人被一群围在中间,他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说的就是前面的故事。

  有人记录着他说的这些话。

  围着他的这些人,其实是警察和精神病院的医生们。

  被围着的男人,之前因为伤人未遂被抓了起来,被抓起来的时候,他正拿着刀要砍人,后来被证明是人格分裂。

  之前那一切,都是他的人格之间的对战。

  最终的结果让医生们很满意。

  他们得出结论,男人的邪恶人格已经全部清除,只剩下那个叫褚俊山的警察人格,所以不用担心他会再害人。

  警察听取了建议,而且男人确实也确实没有重罪,他只是拿刀吓唬人而已,所以男人最终被释放了。

  男人被放掉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拿着刀去将之前没有杀死的那个人杀了。

  故事的最后,视角回到褚俊山身上。

  他冒着雨赶往派出所,却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全身湿透的小女孩。小女孩告诉褚俊山,她在找妈妈,而她妈妈就是林依。

  听到小女孩的话,褚俊山很高兴,这是他今晚遇到的第一件好事情,林小琪没死。

  他将林小琪抱在后座坐好,准备带她一起回派出所,但是没走几步,就感觉腰部一痛,等他转头,那里已经插了一片长长的玻璃,还有林小琪诡异的笑容。

  ……

  这部小说参考的不仅仅是《致命身份》,同时也借鉴了《告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设定都是来自于后面这本书。

  于东想要借用这几个角色,为这本书增添更多的人文关怀。

  男人为什么会幻化出这几个人格,虽然小说没有介绍,但是不难理解,因为这几个孩子包括林小琪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少关爱。

  他们既缺少家庭的关爱,也缺少老师的关爱。林小琪作为最后的人格,家庭和老师这两个方面都融合到了一起去,她的母亲正是老师。

  门卫这个人格,其实就是男人自己。

  警察那个人格,是男人期望成为的角色。

  于东在小说里也没有交代李双是不是林依杀的,但是事实上李双确实是林依杀的,因为林依前天才刚刚看到新闻,有个学生杀了人,但是因为年纪不够所以没有判刑。

  林依知道,如果把李双交给法律,那李双肯定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才决定自己动手,这一点跟《告白》里面也很相似。

  不过于东只写了一半,后面一半没写,留给读者去遐想吧。

  另外,于东也在小说里面设置了一个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