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1章 一触即发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两次危机之中,如果没有奥地利帝国参战,德意志邦联早就被干碎了。

  除此之外,那位弗兰茨大公并没有答应加冕德意志帝国皇帝,那么奥地利帝国很可能会选择置身事外,甚至帮着法国人来镇压法兰克福国民议会。

  毕竟此时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革命的产物,并且打算革德意志诸侯的命。

  在这在情况下,奥地利帝国政府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联手绞杀德意志革命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尤其是此时并没有多少诸侯承认这个所谓的德意志帝国,甚至很多人还深受其害。

  除此之外,国民议会正副议长,以及近半数议员的犹太血统也被曝光。

  这让法兰克福议会的合法性大大减弱,如果他们拒绝了路易·菲利普,那么他们立刻就会被民族主义者的怒涛所淹没。

  如果德意志邦联在与法国人的战争中战败,他们同样会粉身碎骨。

  他们的生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择一切手段打赢对法战争,用胜利来维持眼前的一切。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一面向弗兰茨开出了更加优厚的条件,比如皇帝可以保留部分权力、在特定场合可以代表国家等,希望拉奥地利入局。

  另一方面则是大力鼓吹对法作战,同时调集他们所能动用的一切兵力和物资投入到比利时战场。

  其实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代表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可以裹挟巴伐利亚,可以裹挟普鲁士,为什么就不能裹挟奥地利呢?

  实际上这些年来,弗兰茨从未中断过对奥地利国内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打压。

  弗兰茨很清楚其副作用,所以一直在避免让其做大,并尽量将其向一个较为温和的方向引导。

  不过由于历史大势,以及一些无心插柳的事件导致奥地利的民族主义依然超乎了弗兰茨想象。

  但总体来讲,奥地利帝国的德意志人数量严重不足,想要用25%的人口裹挟一个国家还是难了一些。(历史同期为19%)

  庞杂的人口在这个时候反而成了奥地利的护身符。

  另一方,法国,巴黎。

  国民报派和改革报派暂时停止了争吵,双方都十分认可和英国、奥斯曼结盟对抗奥地利的提议。

  不过在对抗的模式上双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国民报派的主席拉马丁坚决反对全面战争,他觉得派出舰队配合英国人封锁奥地利海岸线进行施压就足够了。

  但是奥地利帝国的海岸线

  看过地图的都知道,多派一些船那狭窄的海岸线可能都塞不下。

  改革报派想要一场全面的胜利,准备从比利时、瑞士、撒丁王国,以及海上四个方向同时进攻奥地利。

  改革报派的理由很简单,为法兰西的未来扫清障碍,同时让周围这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搞清楚谁才是老大。

  拉马丁历史上就是和平外交的坚定支持者,历史上他在第二共和国出任外交部长,以及实际上的政府首脑。

  他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历史上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赢得宽松的政治环境。

  拉马丁的《致欧洲宣言书》更是和平外交的典范,其中提出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平等互惠、互不干涉内政等内容影响深远。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战争,事实上由于基座和路易·菲利普不停地向英国妥协退让,再加上民族主义的影响,有相当多的法国人痛恨和平。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