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9章 有鲸同行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皮革、颜料和清漆甚至肥皂的制造。

  一加仑的鲸油可以卖到3-5弗罗林,只不过价格随着供需波动比较大。

  当时的照明燃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石蜡、蜂蜡、羊脂油、松节油…但唯有鲸油在燃烧时几乎不会产生烟雾,可以产生稳定的光源,更兼没有异味。

  而其中尤以抹香鲸油为最,它不但火焰透亮,而且还有一丝淡淡的油香味道。

  美泉宫里使用的上等蜡烛,其主要材料便是抹香鲸油。时下虽然有石蜡蜡烛,但因当时技术手段有限与落后的提炼石蜡的工艺,使其价格非常高。

  当然这只是相较鲸蜡较低,对于普通人来说仍属于望尘莫及的奢侈品。除此之外,因受科技不发达所限,工业上的润滑油主要由鲸油炼制。

  如果有工业党的书友,应该明白润滑油在工业上的作用究竟有多么巨大。甚至可以说没有润滑油,工业革命就没法顺利进行。

  英国每年消耗在纺织机械上的鲸油就超过50万加仑,按照美国人的算法:

  大型弓头鲸能够产出超过300桶鲸鱼油,平均值也能达到150桶,比抹香鲸和露脊鲸都多得多,后者的平均值分别是25桶和60桶。

  (一桶等于42加仑。)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英国一国的工业需求,每年至少要杀死3333头弓头鲸,如果是露脊鲸则需要8333头,而换算成抹香鲸则需要2万头。

  鲸骨同样是十九世纪非常热门的商品,用途十分广发包括但不限于:

  遮阳帽、鞭子、遮阳伞、刮舌器、笔架、钓鱼竿、占卜杖、雨伞、领结、拐杖、花环、礼帽、背带、文件夹和裁纸刀、画家用的木纹梳、靴子鞋底上的足弓支撑、鞋拔、刷子、床垫、台球桌内侧边缘的弹性衬里.甚至贵族们练习迅捷剑使用的训练剑。

  当然这些都不是鲸骨最有价值的用途,十九世纪常见的蓬蓬裙和女式紧身内衣(当时男性也穿紧身内衣),用的同样是鲸骨,但需求量相对较小。

  (鲸骨实际上指的是鲸须,而并非真正的鱼骨头。)

  要说这种宝贝弗兰茨为什么不知道呢?

  答案是:

  奥地利帝国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它几乎不消耗鲸油照明,因为加利西亚和特兰西瓦尼亚都有使用石油的传统。

  至于公共照明,奥地利人使用的是煤气灯。

  鲸油除了贵族和临海的意大利人以外,几乎无人问津。而润滑机械的油是他们用菜籽油和石油混合而成的,其产量不但可供给与满足国内需求,甚至还畅销德意志诸邦。

  至于鲸骨,奥地利因常年造帽子和床垫的缘故从美国大量进口这种原材料,用以制造女式衬裙和紧身内衣。

  当时存在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用来制造帽子和床垫的鲸骨是制造女式衬裙和紧身内衣的鲸骨价格的几十分之一,而两者的实际区别几乎没有。

  除了个别冤大头以外,几乎所有服装商人和裁缝都选择了更便宜的鲸骨。

  言归正传,弗兰茨觉得开炮炸鱼实属不听话的熊孩子行为,且又不吉利,己方实在没有必要这么做。

  “弗里德里希叔叔,鲸鱼可是好运的象征啊。你说是吧?杉音小姐。”

  当弗兰茨转头看向大盐杉音的时候,后者拿着刀叉一副准备冲下去干饭的表情,完全听不进去前者的话。

  弗兰茨不禁扶额,他忘了眼前这个女人是个日本人,估计是她很久没碰寿司了,想要拿鲸鱼打打牙祭。

  看来有必要让她大吃一顿了,毕竟维也纳附近只有河鱼,而且只存在两种吃法-烤和炸。

  奥地利人是欧洲少数喜欢吃淡水鱼的民族,但他们也和其他欧洲人一样都对鱼刺观感极差,十分讨厌。

  解决的方法也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把鱼烤焦或者炸酥,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挑鱼刺的烦琐。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