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万事开头难今晚咱们抢】_大唐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郭子仪这种性格的人,也许才是最适合当甩手掌柜的人。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仿佛整个琅琊郡都很忙,而郭子仪的大本营兰陵县,这一阵显得尤其忙。

  首先让人焦头烂额的一件事,是整个兰陵突然多出来的户口。人口一旦多了,吃饭是个大问题。

  尤其那些流民,全部的家当只剩下一张嘴,若是三天不给饭吃,结局必然是饿殍满地。

  但是这个给饭吃的学问很大。

  赈灾永远是最后一步才可用的方法。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没有人愿意赈灾,因为这个口子开启之后不知道何时能够关闭,赈灾若是把握不好很容易把家产吃空。

  郭子仪现在的家产并不丰厚。

  ……

  古代所谓的阳春三月,乃是读书人的美好赞赏,但是在平头老百姓的眼中,阳春三月被称为青黄不接。

  什么是青黄不接?

  地里的青苗尚未结穗,去年秋天的收成已经吃光,然而人只要活着就得每天吃饭,不吃饭能活下去的那叫神仙。

  所以这时节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家家都有嗷嗷待哺的嘴,以及,饥肠辘辘的肚皮。

  若是往年时节,情况稍好一点,毕竟华夏老百姓受苦已久,对于饥荒的应对很有一套经验,比如挖野菜,啃树皮,上山抓鸟,下河捞鱼……

  凡是能吃的东西,一律弄回家里做成饭食,营养啥的肯定不能在意了,填饱肚子已经是老天爷最大的开恩。

  然而今年不行,兰陵县突然涌来的人口太多了。

  这片土地上的野菜和树皮,原本能勉强支撑几万人的饥荒,每当青黄不接之时,老天爷尽力不让百姓饿死。但这是一种脆弱的生态平衡,是无数饿死者用命换来的平衡。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么所有的求食者都会饿死。

  每个人都想找吃的,每个人都不想饿死,原本能支撑五万人的野菜和树皮,现在变成了七八万人一起分。

  以前尚且吃不饱,仅是勉强挺过饥荒,现在突然多出分食的人,其结果不用说也能知道。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人一起死。

  唯一能令饥民们庆幸的是,他们的县令并没有放弃他们。据说天下当官的心肠都很硬,哪怕老百姓饿死在眼前也会视若无睹,幸好他们的县令大人不是这样,幸好县令大人手底下的官员也不是这样。

  所以,这个兰陵县算是来对了。

  只要挺过这次青黄不接,所有饥民都感觉未来有奔头。

  ……

  牛老七的肚子很饿,两条腿艰难的往前挪着。

  他并不是流民,而是来自河南道安阳县的牛家村,自从那次遭遇匪患袭击,全村跟着大将军一起迁徙,到达兰陵县之后,算来已经有半个月时间。

  老话说话的好,货离乡贵,人离乡贱,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居,所谓的迁徙其实和流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