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七章 孵化人工生物圈技术_学霸之科技孵化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后剩下的水会继续流动到各个功能舱室,作为舱员们的除饮食用途以外的生活用水,然后所有的污水都会被收集起来,经过污水处理净化后会排放到水产舱,重新开始整个水循环。

  除了这些提供水、氧气和食物的舱室,其余的舱室则是作为舱员们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舱室。

  这种“人造生物圈”技术不但是在离开地球以后有作用,就算是在地球上“人造生物圈”也有多种用途。比如在南北极科考站,核潜艇、航母和远洋作业船上,在远洋岛礁中的孤岛和边防哨所等特殊环境中,都可建立生态循环系统,提供新鲜蔬菜,改善生活环境,缓解驻守人员的心理压力。

  要维持整个生态循环系统运作,所需要的能源是极多的,因为在地球大自然生物圈中的许多功能都依靠能源驱动机器来实现,比如光照需要灯光、水的净化和循环需要水净化设备,这些大自然中不需人类控制的功能在基地中都必须消耗能源来获得。

  单单依靠太阳能发电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基地的需要,小型核裂变电站是未来人工生物圈能源保障的基础,当然,如果能攻克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更好了。

  方逐溪与众人一个个舱室走了过去,仔细检查基地的建设与自己设计是否一致无误。

  基地的建筑施工方是国家直接指定的,曾经为许多科研项目建过不少建筑,所以建设基地还是比较严谨,严格按照方逐溪的设计进行建设,所以基地建设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走了一圈,方逐溪找到一些小问题反馈给施工方,相信很快就能够改正,接下来就是考虑派遣志愿者进舱内进行封闭生活试验了。

  基地设计是为满足50多人居住生活的,但第一次试验不必安排这么多人,安排8个志愿者就可以了,这些志愿者完全可以在研究员中选取,如果有副组长想参加也可以。

  至于绿植舱中种植蔬菜等需要的大量劳作,则完全可以交给强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为此方逐溪还专门致电会鹏城的人工智能学院送一批强级人工智能机器人过来。

  这次是第一次试验安排少一点人积累些经验,下次可以更加完善,时间方面就按照常规的设计,要求志愿者们在基地舱内生活一年时间。

  像这类试验如果时间太短意义就不大了,因为许多问题由于时间不长的情况下不会暴露出来,考虑到是第一次试验,安排一年时间还是比较恰当的。

  方逐溪心里非常清楚,等这第一次试验结束,他早已经孵化了人造生物圈的技术,届时他就可以用优化试验方式将孵化的科技展示出来,所以其实这第一次试验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方逐溪有系统的事,自然对这试验非常上心,主动地谋划着如何挑选测试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