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二章崇祯的猜忌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他又是一个朝廷差遣不动的辽东李成梁!

  想到这里,崇祯顿时沉吟不语,温体仁见状,知道自己的言语已经奏效,于是又说道“赵无忌人才难得,不过年纪尚轻,老臣明白皇上对他的爱护之意,老臣以为,不妨让他在知州之位多加打磨几年,对他本人是大有好处的。”

  崇祯听了,当即就坡下驴,说道“老首辅所言极是,年轻人还需多多磨炼,这笔功劳,朕记在心中,早晚定有封赏!”

  不过有功将士不能没有封赏,赵无忌立下大功,若是安抚不住他,那也是要出事的,如今既不能给他升官,国库空虚,也拿不出太多钱奖赏他,崇祯一时犯了愁。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何吾驺拿出了解决办法,赵无忌本是五品知州,加授他从四品散阶朝列大夫,赵无忌的正妻叶婉儿已经有了五品诰命,再往上封,妻子的品级可要比丈夫都要高了,无法再封,只得破格给了赵无忌的侍妾陈圆圆一个六品诰命身份。

  封赏的事情有些敷衍,崇祯初始的兴奋心情也荡然无存,他意兴索然地遣散了众臣,只留下了他最信任的杨嗣昌。

  众人走后,杨嗣昌迫不及待地说道“赵无忌升迁太快,皇上此次没有再升他的官,实属明智之举。”

  崇祯言不由衷地说道“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且让他在西北历练一番,明后年,朕打算将他调来京师。”

  杨嗣昌说道“看来皇上是打算大用他了?”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赵无忌理财有术,政务精熟,朕打算慢慢培养他入阁,如今户部的收入越来越难看了,年年都是入不敷出,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杨嗣昌听了,也是愁容满面,他虽然在兵事战略上颇有见地,但是治理经济,发展商业却不是他的长处,在这方面,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崇祯如今虽然是四面都是焦头烂额,然而他自己权衡一番后,觉得大明帝国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毕竟兵没了可以募,没了钱可就连手中的兵都会逃跑,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啊。

  “嗯,明年就把赵无忌调回京师,替朕理财,赵无忌是出了名的干才,有他在,大明财政定会有一番崭新气象;同时也能防止他在西北坐大,形成藩镇。”崇祯越想越觉得自己这番安排无懈可击,不由得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神木县外的张堡,如今已经成了西北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大量的琉璃,香水,毛衣,香皂肥皂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生产出来,运往大明北方各地甚至是蒙古草原上,换回大量流水般的银子。

  这些银子,相当一部分会作为工匠的薪水和奖金,发放到他们手里,工匠们有了钱,就在附近置业买地买房,短短一年多时间,以张堡为中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异常繁华的地带。

  然而距离张堡十里处,也有一处面积异常庞大的所在,不过他的周遭却是冷冷清清,围墙高高垒起,让人看不清里面的虚实,高大的围墙最终围成一圈,只有前后两个出入口,如果观察的足够仔细的话,还能看到围墙的顶端,镶嵌着无数细碎而锋利的琉璃碎片。

  这里便是令无数俘虏和降兵闻风丧胆的神木县第一男子监狱。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