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 待以客礼_一世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扎,让大洋彼岸的人产生了共鸣。

  金山国只存在了十五六年,他们当初“蕃汉精兵一万强,打却甘州坐五凉。东取黄河第三曲,南取武威及朔方。通同一个金山国,子孙分付坐敦煌。”的愿望最终破灭。败于劲敌甘州回鹘之后,不得不接受“可汗是父,天子是子,和断若定”的城下之盟。只能“伏望天可汗信敬神佛,更得延年,具足百岁,莫煞无辜百姓”。

  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金山国的覆灭。原归义军长史曹议金掌握了大权,并派使入中原,重新取得了中原王朝的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之后,沙州归义军政权,为曹家所执掌。他们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一直到景祐年间,元昊同时使用阴谋诡计和武力,将其覆灭。

  此时曹贤顺乘传赴驿,正飞快地向开封城而来。孤悬大漠的那个汉人政权,即将重新投入到中原王朝的怀抱。怎么接待,怎么处置,怎么安排,是朝廷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徐平翻看着韩琦从西北送来的各种文书,眉头拧到了一起,一时犹豫不决。

  信奉神佛,处处透着神秘,爱使用琅琅上口的打油诗,对自己汉人身份的坚持,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他前世历史上的清朝中后期,一直到民国,民间曾经极为盛行过这种风格。这种文化非常顽强,一直在地下社会中存在着,估计很长时间都不会消失。

  文明总会在后人的灵魂深处,留下一些记忆。每个人都觉得自然而然,好像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实际上,仔细想一想,好像又不是这样。

  与前世的记忆联系起来,徐平就知道曹贤顺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诸侯,不能跟一般纳土归顺的其他地方政权同样看待。能在中原板荡的时候,孤悬异域的一部分汉人,顽强地把周围的异族同化,建立起一个汉人政权来,还延续了一两百年,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祖先留给后人的,除了庙堂文明,还有不在庙堂而在江湖的文明。归义军政权,只怕就表现了这种江湖的文明,发展起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这种文明,最少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末张角,甚至更加久远的年代。朝廷不得民心,民心会自己集结。政权不把百姓当作自己人,百姓会自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组织起来,来延续他们的文明认同。

  居江湖之远,而常怀庙堂之忧,士大夫以此来表示自己胸怀天下。那么身居庙堂,该不该怀江湖之忧呢?徐平不知道,但他知道,文明必须有天有地才能完整。江湖,同样是文明中天地的一部分,他不应该高高在上地把这斥为愚昧。

  放下手中的文书,徐平提起笔来,写了一封札子。吩咐沿途驿站,对曹贤顺及其他归义军人员,不得与其他蕃国入京同等看待。在曹贤顺名份未定之前,驿站和沿途官府,要对他们待之以客礼。这种客礼不是对宁令哥和李佛玛这些人的假客气,而是真地以宾待之。

  归义军是远方的汉人,失去了中原王朝庇佑之后,自己组织起来,赶跑了外敌之后成立的。这一百多年,他们与中原王朝隔绝,一直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只是表明了一种文明的认同,而不是臣服。当中原王朝的汉文明再起,他们就是已经离家的客人。

  待之以客礼,是对这种文明坚持的尊重,他们值得这份尊重。哪怕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最后失败了,留下的历史也足以当得起这份尊重。

  至于这个天下之客,是给曹贤顺,还是给其他人,那需要依据事实判定。现在曹贤顺是以归义军首领的身份入京,那他就是大宋的客人。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