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七章两只马鹿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德海军谈判的顺利进行让赫尔曼·戈林少将非常激动,因为这份协定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德国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建造航空母舰了。虽然此前德国海军在很多方面,已经事实上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但是相比潜艇这种不怎么起眼的小玩意,航空母舰的体格实在是太扎眼了,以至于根本就无法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搞暗度陈仓。

  虽然德国没有正式建造过航空母舰,但对于航空母舰技术的探索却始终不敢松懈。为了给未来建造航空母舰做准备,德国海军不仅建造了设施完备的陆上试验和训练设施,还秘密加强了日本的技术合作,包括派遣数批飞行学员秘密前往日本参与舰载机的起降训练,甚至还直接将“凤翔号”和“龙骧号”这两艘轻型航空母舰的图纸买回来参详。

  不要奇怪德国为什么要把这两级从后世看来毛病多多的航空母舰的设计图淘回来研究,战舰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它的设计演化过程就像生物的演化过程那样,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迭代的过程,你能说研究生物进化的中间形态对研究现代生物没有价值吗?

  同样的道理,虽然日本这一时期设计的“凤翔号”和“龙骧号”航空母舰都算不上特别成功,但这两者作为日本乃至世界航空母舰进化史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参考价值并不是穿越者凭借后世的知识就能完全弥补的。后来日本建造的更加完善的大中型舰队航母,也正是从这些并不完善的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产物。

  说到这儿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世的共和国在发展航空母舰时,也要先从参照和续建苏联航母开始,然后再自己设计并建造一艘改进型,最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技术迭代。这并不是因为共和国的专家们不知道苏式航空母舰的局限性,而是因为复杂技术装备是很难在不吸取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凭空达到完善状态的。正像生物进化虽然充满了渐变和突变的交替,但也必须要遵循基本的脉络。

  这些年在海伦娜的策划下,德国的水面战舰从6800吨级的“埃姆登”级轻巡洋舰,到9600吨级的“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再到15200吨级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最后到正在建造的*********。排水量是由小到大,技术上是由易到难,每个型号都比上个型号有继承、有改进,演化脉络非常清晰明确。所以虽然每个新型号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技术难题,但从未出现过难以弥补的技术缺陷。

  从这一点上说,海伦娜并没有凭借强行打碎技术演进的脉络,她只是凭借来自后世的知识顺势而为,让德国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迭代速度变快,试错成本降低,方向更加明确而已。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