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123章会师 --------------------_从1935到20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地红军主力被迫离开根据地长征后,许多留在原地的游击作战的部队,在兵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力扩大了,反而“舍不得坛坛罐罐”,为了好不容易挣得的一点家底和新建的根据地,开始与周边的保安团和刮民党围剿部队打大仗,而后再次损失惨重。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能处理好红军游击队实力扩大后和受制根据地间矛盾关系的人,就是粟裕。

  在黄克过来前,粟裕和政委刘英商量过后,决定由政委负责根据地,而他自己带着一部分部队主动出击,外线游动作战,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历史上,他在未来的一年里时间里,将浙南游击根据地由闽浙边境东段向北,一直发展到了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纵横达200多公里。挺进师的活动范围,从浙南一直扩散到浙中,有30多个县。主力部队发展到1500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到数千人,党员增加到3000人,地方干部500人,能动员的革命群众更高达十万之众!

  他的部队是南方八省游击队中发展得最好的一支。在天水和延安时,黄克与主席多次谈起粟裕游击队,也谈起了这位红军中指挥艺术不在林虎三之下的将材。长征结束后,中央红军在第一时间就按黄克提供的资料,向各地的八省游击队派出信使,身上带着黄克提供的抗生素和最近指示,分别与各地的革命老区游击队联系。大部分游击队都成功取得联系,并拿到珍贵的药物。

  而所谓的指示,其实大部分是黄克从后世拿过来的,八省游击队在各地游击战中,以及血的教训得出的经验总结。按主席的意见,信使没有蛮横地把“军事指示”交给他们强制执行,而是将这些“总结”当成军事建议交给他们自己“因地制宜”地参考,最后也就是约定会尽快地给他们送来军事援助。

  而离黄克位置最近的粟裕游击队,就是第一批接受援助的红军游击队。

  此行黄克所乘的船,到达龙泉后,并没有在当地码头停靠,而是继续往上游走,又行了两三里后,方在寻了个人迹稀少的区域下了将船停靠到岸边。

  此次进入浙西南,黄克艾琳娜总共也只带了十五名护卫,上岸时,留下五人看船。靠岸的时候,岸边早有人等在那儿接头。

  接头的人是一月前就派到浙西南和粟裕游击队联系的三名同志,现在岸边却有六个村民打扮的红军在那接应,其中两位正是先前派出的联络员。有一位留着络腮胡的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和罗会明显然是旧识,一见面就热情地互搂着肩膀。

  “老罗!”

  “老张!”

  此人叫张森,和罗会明是多年旧识,他正是粟裕派来的接头人。

  简单地互相介绍后,张森没有多废话,直接着带着众人向南边的山区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