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章 同样生而为人_少姝的山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有点出挑,但那多少也与其家世出身有关,还算不上是轻薄虚浮之人。说到底,他为人到底如何,该操心的是子猷先生,同咱们也没什么想干。”

  “这个——”闻言,少妍无端结巴了半天,少婵从旁看着,实在没忍住,低头笑了笑。

  “咳,晓得你机灵,不过,山上的日子自在无拘,见识的人便也多杂,只想白嘱咐一声,觉得你该知道知道罢了。”

  就这样,关于贾家的话题到此为止。

  话说贾飏和阿真一行,经约莫半个时辰的匆忙赶路,回到了县衙府邸,即刻往内室告知父母。

  隔着院墙,能听到已届一更三点的隐隐暮鼓。

  快步打帘入室,贾飏见父母向东而坐,品尝着盘中瓜果,斜斜地看向窗边新开的夹竹桃,似在低语闲谈。

  “儿子回来了。”刘氏当即展露出安心踏实的慈笑,“正念叨你呢,天都擦黑了,还不见人影。”

  贾飏上前一一禀明清楚,方才坐了。

  贾敏求端祥儿子神情,点头道:“可见玩得尽兴。”

  “小儿尽兴那不必说了,只是,论起今日咱们家里最欣喜开怀的,理当是得晤挚交的父亲大人才对。”贾飏尚自忘形,思绪明敏,语速如飞。

  他反过来细看父亲姿容,其松泛宽舒,非平日深入公务之态可比。

  “若早些年回来,想必未能如此,你父亲他也算是衣锦还‘乡’,可慰师友了。”这是刘氏对夫君的理解。

  贾敏求却冁然而笑,只引了句《登楼赋》舒怀:“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人情”句:出自王粲《登楼赋》,意即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贾飏不由地瞪大眼,看来,界休确属父亲心中念念不舍的第二故乡。

  “来,赶紧用些茶水,哦,这瓜果是为你留的。”怕儿子一路奔袭干渴了,刘氏忙催促道。

  贾飏端起茶盅到唇边,轻嘘着吹走热气,舒舒服服地深吸了一口,目光落在桌面的灯盏上,那里,只摇曳着一朵灯火。

  春日里复苏的三两小虫,欢快地围着灯火飞舞,灯盏的纱罩上,还停着两只飞蛾,似乎倦意萌生,稳稳爬着一动不动。

  贾飏十分钦赏母亲对飞蛾的怜惜。

  他曾经问过:“母亲为何学佛?”

  “还不是为了你。”刘氏回答的时候,目光悠远而慈祥,语气感叹且满足。

  她还有个行而不辍的习惯,每日早起,先将源头活水供于佛前,第一杯清水,总是端给儿子饮用,据她的说法,这是供过佛的清泉,可以保佑他长生不老。

  眼神瞟过,发现桌上摆了件簇新的白釉铁锈红山水玉壶春瓶,贾飏笑道:“看来母亲今日‘斩获’颇丰。”

  “臭小子,食言而肥,哪儿还能等到你陪我去逛集呢。”刘氏揶揄道,“不过,人一老,双眼也昏花了,回来才发觉,挑了半大天,居然选了件有瑕的。”

  “是么,”贾飏诧异地近身来看,将瓶子捧在手中,徐徐转动着,“哪里有瑕疵,我竟瞧不着。”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