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0章 线膛步枪_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也不能拦着两人。

  送走了徐应伟和阎应元,崇祯又问两个儿子:“旋刀车床能用了吗?”

  这段时间崇祯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扑在大明兵工厂参与旋刀车床的制作。

  车床其实早就有,只不过没有机械动力,而只有人力,天工开物里边就记录了好几种以脚踏提供动力的车床以及磨床。

  旋刀车床,顾名思义就是旋转进刀车床。

  崇祯之所以要亲自参与这款车床的研发,就是为了给铳管拉制膛线。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当燧发枪的标准化生产工艺逐渐成熟之后,就可以考虑制作线膛步枪。

  从火绳枪到燧发枪是革命性的进步。

  那么从滑膛枪到线膛枪也是革命性的进步。

  线膛枪相比滑膛枪,精度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充其量也就五十步八十米,而且必须排队开火,如果单支滑膛枪射击,有效射程就只有三十步不到五十米。

  换言之,滑膛枪超过五十米精度就断崖式下降。

  但是线膛枪的有效射程却可以轻松超过两百米。

  这意味着装备线膛枪的军队能于两百米外开火,足可以碾压滑膛枪。

  其实线膛枪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已经出现线膛枪,但是由于制作费工费时再加上装填弹药太过麻烦,因此并未得到推广。

  直到步枪从前装填进化到了后装填,线膛枪才真正成为战场的主宰。

  但是作为穿越者,崇祯其实知道有个办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前装线膛枪不容易装填与气密性不可兼得的难题。

  这就是底凹弹,又或者说是米尼弹。

  将弹头从圆形改成圆柱形,底部做成内凹的圆锥形空腔。

  这样枪膛里的火药爆燃后,就会对凹形空腔的薄圆边形成巨大压力,然后薄圆边就会扩张紧紧的贴住枪膛,使气密性大大增加。

  但是米尼弹要跟线膛枪配合才有用。

  如果没造出线膛枪,就算有米尼弹,也只能够增加射程,精度反而会下降,因为圆形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显然优于圆柱形的弹头。

  圆柱形弹头出膛之后必然产生翻滚。

  一旦翻滚,射击精度就会惨不忍睹。

  所以实际杀伤效果并不比圆形弹头好。

  所以米尼弹必须与线膛枪配合才有用。

  因为有了膛线之后,米尼弹就会在膛线催动下高速旋转,出膛之后仍能因为高速旋转保证稳定性,因而其精度远远超过圆形弹头。

  但要想拉制线膛枪就必须实现铳管标准化。

  总不能给每根铳管专门做一把拉刀,是吧?

  现在大明兵工厂的铳管加工标准化工艺已经日趋成熟,就可以尝试制作线膛枪。

  由于拉制膛线非常的耗时耗工,在蒸汽机投入实用之前想大量装备肯定不可能,但是制作少量线膛步枪装备精锐部队却是可以办到的。

  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是可以起关键作用的。

  而要想拉制出膛线,就必须得有旋刀车床。

  崇祯亲自设计的人力旋刀车床,拉杆上装有四把削刀,一个进程就可以同时拉出四根阴膛线,但是对拉杆的强度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