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二九章 新标准_文娱试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眼热于《我不是药神》的逆天数据之余,不少资深导演都纷纷下场,不吝赞誉,直言韩试的一部戏不但是现实题材电影中的经典,同时堪称华夏电影进步的里程碑式作品,见证了国内电影环境的改变和市场的日趋成熟。

  有知名影评人以《我不是药神》取得的辉煌为切入点,分析了韩试至今创作过的几个电影剧本,《我的一九一九》与《八佰》流露出热切的家国大义与深沉的民族情怀,《少年的你》与《我不是药神》展现了韩试并未以艺术的名义脱离大众,相反保持着贴近现实的敏锐和赤诚。

  韩试的电影一是不玩高深莫测,不搞花里胡哨,坚持言之有物,二是始终有着公众人物的榜样自觉,或积极宣扬正能量,或为大众关心的现实发声,实现了个人表达与商业价值上的完美平衡。

  连带《少年的你》都诡异地进入了热搜,校园霸凌又一次重新回到讨论视野,六加一等于一的数学命题,尽管与电影并没有多大关联,却让无数人重新咀嚼起了曾经的一句祈祷,愿所有少年都美好。

  但一切的焦点,最重磅的无疑仍是在《我不是药神》披露出的核心点上,看病难、治病贵,围绕着医疗的一系列怪状与垢腻,都在全民的极度关注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救命药价格为何一直居高不下?”

  “民生诉求与药企经济效益之间,国家有没有形成有力有效的监管?”

  “横亘在病人与天价治疗费用中的天堑深沟,是人为有意或市场导向,有无解决的曙光?”

  “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以及医疗产业化的不健康态势,怎样寻求改善?”

  “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中,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否存在偏差,一切在向钱看?”

  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和犀利,如同一次爆发的海啸。

  电影的主创团队,经历了票房的狂欢回到冷静,都快有些胆战心惊了。

  连韩试都没想到,改动了部分剧情加强了几分现实色彩,加上自己的介入,有了太多观众的加持,《我不是药神》居然形成了远超原版的影响力。

  到最后连《华夏日报》都发表了专门评论文章,代表国家的喉舌和有关部门作出了积极的正面回应。

  如同一记令人振奋的强心针。

  虽然前路肯定任重道远,但有希望就可以接受,何况普通民众的呼吁得到了反馈而不是粗暴的漠视遮掩,对大多数人就是一场参与感爆棚的伟大胜利。

  韩试在不少观众的心中彻底封神了。

  当一些影视作品引起全网热议与社会关注时,通常被称之为现象级作品,而《我不是药神》造成的巨大反响已涉及到了国人的切身利益,对社会与人文、经济都形成了有力的推动,现实意义甚至早已超越了电影的范畴,从揭露事实变成了影响和改变事实。

  许多人评论,因为韩试的《我不是药神》,或许以后的电影评价又会多出一个新标准。

  以前顶多就现象级,以后有了一个叫改变现象级。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