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四六章 《乐队》_文娱试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尖酸刻薄,却很大部分上代表了许多人对于摇滚圈的认知。

  偏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不少的摇滚音乐人确实怨气很大似的,永远是一群大爷,眼睛只往上翻。

  如果从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姿态,韩试虽然不怎么认同,也会怀着足够的尊敬。

  但摇滚老炮儿一旦放下身段,跑到了网综里找寻存在价值,就已经是与大众与媒体的妥协了。

  与出圈的新摇滚没了两样,内核与特质变了。

  像朋克、重金属这种闪瞎路人的名词很容易打开话题,而踩雷的概率也很大,节目组“朋克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的糊弄就成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于小众音乐的死忠来说,看着心仪的偶像一边从小剧场走到大舞台,一边向世俗的欣赏标准以及他们曾经抗争的理念低头,很难说是高兴还是悲哀。

  《乐队》的豆拌评分已经有过几轮交锋,老派的摇滚迷无法容忍节目的浅薄图解,更多的人则表达了对这种尝试的欣赏。

  韩试记得周延说过,制作方给节目贴标签的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但有两个套路雷打不破,要么是素人选秀加偶像养成,一如《爱豆练习生》;要么把自己当做流量通路,寻找正待引爆的内容和艺人,以小众之名去赌大流行,比如《乐队》。

  给新晋艺人提供舞台这种事永远是附带条件的,就是必须有出圈能力,像《爱豆练习生》蔡苏天与RISE,韩试就输给了会来事儿的齐毅。

  谁有话题性,谁有棱角,谁比较乖巧,谁有网红潜质,谁可能是流量黑马,谁和谁会撕起来,谁愿意配合表演,所有实力之外的东西到会被节目方仔细挖掘,摊开来给观众品评。

  《乐队》也不例外。

  音乐网综永远是先综艺、后音乐,《乐队》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大量暖场环节的拼盘演唱会,外加话痨式的叙旧寒暄,鸡汤式的青春回忆,纪录片式的考古以及三观极正却不走心的科普,甚至大张伟高频率的飙金句,都可能比音乐本身更有卖点。

  《乐队》或类似节目的野心在于,试图教会音乐人如何以外化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用音乐的硬核构筑一个卓然独立的精神世界。

  ……

  韩试最终没有同意去《乐队》,就是怕和一群折腾了几十年的摇滚音乐人打交道会很累。

  只要一不留神说错了话,又会被节目组拿着放大镜摆到观众的眼前,不胜其烦。

  李木南和杨真心里很遗憾,少了个出头的椽子,脸上笑容真诚地和黑鸭几人说好了节目的事。

  合约与别的细节等金哥与节目组再联系。

  两人一走,八爷与阿西阿阳就欢呼着蹦了起来,连稳重的黑鸭与痛苦也控制不住地咧开了嘴。

  韩试没有参与几人的狂喜,继续头大无比地投入了主持练习当中。

  过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