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四十九章 武器、军事、进化_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天道圣典——日月星辰论的颁发,和随后引起的一系列风潮,是李哲处心积虑已久的东西,结果整个计划完成的完美无缺,其效果甚至是比李哲原先想象的还要好,让李哲大感满意。

  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庞大而又笨重,而某些时候的反作用力又极其具有毁灭性。身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要行的小心谨慎,动辄就有可能对历史造成反影响,甚至祸及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自觉。

  从五月份到六月份,李哲一系列的手段使出之后,朝局开始渐渐稳定,朝政也走入了正规,即使是反对者仍然是层出不穷,但已经是形不成大的风浪,天师道的逐渐深入人心和民兵制度的扩张,会取代长时间流行的士族代表的社会舆论,逐渐的将这些时代的杂音逐渐淹没,从而变成历史背景中永远消失的音符,再也没有任何的回音。

  必须说明,李哲的朝政运行,是建立在大量耗费的基础上的,不管是天师道的大规模宣传,军饷制度和民兵制度以及趋于复杂化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规模化集群化生产的基础之上。粮食食盐等基础生产资料的耗费,在同样的社会人口和自然条件下,李哲政权是曹操政权的两到三倍有余,而且随着一日三餐制度从军政体系向民间的自然扩散,整个社会的生活条件在迅速的改善,逐渐的时日长久的深入人心。

  但是与此同时,通讯、交通以及官僚制度的改善,却又使得李哲政权的效率大大增加,纸笔等文具的使用,标点符号等有助于表达的文字方面的进步,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大大增加了李哲的朝政的效率。

  总之,这是一个和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不管是官吏和民众都需要长时间来适应。

  ……

  习惯了大视觉,有些时候也要有些小菜来开开口味。

  七月初,刚刚登上王位的明王李哲驾临襄城,视察了襄城特区,查看此处的工业建设进展。此时的襄城特区,已经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建设,开发出良田无数,道路纵横,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建筑泾渭分明,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的竖在平原之上,显示出工业社会的典型特色。

  在工业区中,竖起了一排排的高炉,无数的失败试验之后,第一批架设起来的炼焦炉和玻璃炉成功了一部分,已经开始试生产。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已经能够满足使用。这样的效率无疑是大大超出了正常工业进展的可能。

  但是细想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那就是三国时空的所有工业进展,本质上,只是在照葫芦画瓢而已,都是现代时空的缩水版和拙劣版,并没有真正实质上的科技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现代科技的探讨,对天道的管中窥豹,经验的积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