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该回报了_四合院我竟然穿越成阎解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峁村,往城里拉砖。

  除了因为借住拐峁村的一孔破窑洞,被窑洞主人追了过来要房租,出了一点波折,其他都算顺利。

  王满银忙着服装批发也忙到了秋收,规模就石圪节附近几个公社,没有再扩大。

  到了秋收,老规矩,农村人不管在做什么,都要回家收粮。

  种田自己做主,王满银自然不会种太多的种类,大半都是玉米和高粱,其他的大豆,谷子,糜子,荞麦,都种的不多,够家里吃的就行。

  在农村混也都是混的人情世故,不少的人家做青储的时候,都希望王满银过去掌掌眼。

  所以王满银家里秋收不缺少帮忙的人,王满银家里十多亩地,收割,晾晒,储存一共也没用几天。

  包产到户,产量自然要比集体时期,亩产高很多。

  土地就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加上风调雨顺的,化肥,农药的普及,各种原因一起造成了今年是一个丰年。

  当然村里免不了有几个懒汉,家里的地草长的比庄家都要高了,这都是少数现象,可以忽略。

  王满银也见到了,王满仓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回来秋收。

  “满仓哥,有日子没拉拉话了,闲了来家里喝酒啊。”

  包产到户以后,村委的事情不多,王满仓把村里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张志强,跟着工程队一直待在城里,回到村里也是来去匆匆,差不多就要成专业包工头了。

  王满银让王满仓带着人城里做工的建议,村里壮年男人少了那么多,真是为了罐子村计划生育的工作做了不少的贡献。

  “哪有这个时间啊,工程催的急,忙完了秋收,还要赶回去接着忙工程,怎么都要在上冻之前把工程给结束了。”

  “再忙,还能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今天没准备,等明天吧,明天晚上来家里。”

  虽然因为石圪节各个村都搞了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王满银不用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指导做青储去了。

  个人做青储,当然是个人想办法,怎么算也都做了几年了,青储各种流程,村民也都清楚。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个几次,总能掌握好经验,王满银不可能一直不撒手。

  但是王满银今年也闲不下来,自家的地里忙活几天。

  然后王满银就来到了双水村帮孙家做青储。

  少安本来基本掌握了怎么做青储饲料,不需要王满银再过来。

  但是孙少安因为接了拉砖的活,秋收也不回来,孙家秋收可以说只有孙玉厚一个劳力。

  生产小组,孙少安不出工,但是出了钱,小组其他人家多干点,勉强的应付了过去。

  但是孙家也养了十来只羊,过一个冬天,青储饲料也需要不少。

  王满银只能赶着自家牛车过来,从地里拉秸秆到最后封窖,一条龙服务的帮着孙家做青储。

  真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当年王满银出去潇洒,当逛鬼,自家的农活扔给了兰花,最后是孙玉厚和孙少安帮助收拾的自留地。

  现在也到了王满银回报的时候,孙少安忙着挣钱,孙家二少爷那是文化人,干农活和几年前的王满银一个水平,都是废物。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