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六十九章 金奖_重归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情况还没发生,电视电台上一些企业打出来的广告里所谓的市优、省优、部优可是实打实的,半点都不惨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特公司的产品突然打出了什么全美食品协会又或者泛太平洋饮料博览会评定,甚至全球行业金奖的荣誉,再加上一定的媒体推广和鼓吹,那么其影响力就足够。

  越仔细琢磨,宋援朝觉得郑国元提出的这个办法还真是不错,再说这个办法的可行性也非常强。

  像后世,自己给自己发个奖,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是非常平常的事,那个企业不这么干的?

  去一些企业的荣誉室看看,那些放在漂亮玻璃柜里的奖杯奖牌中90%都是自己发的,剩余的9%来历不明,真正有含金量的连1%都不到。甚至有的企业更搞笑,所有的奖杯奖状都是野鸡货,随随便便从义乌那边买来的,要什么款就有什么款,要怎么高大上就怎么高大上。

  当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郑国元可以说是实施了一个创举,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推广市场的念头居然成了某行的祖师爷,当十几年后,各式各样的荣誉铺天盖地,成了笑话的时候,回想当年自己给宋援朝提的建议,郑国元就觉得着实可笑。

  宋援朝考虑了下欣然同意了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而且既然要搞就不能单单搞饮料一款,索性把司特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弄上得了。

  至于什么奖项,这个也不难。

  国外这样的机构简直多如牛毛,仅仅美国、欧洲那些西方国家许多所谓的民间协会大多数都是靠发奖生存下去的,这种事在国内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却不稀奇。

  就拿郑国元举例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来说吧,当初中国参加这个博览会居然拿到了一百多个各类金奖、银奖,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奖项之多简直无法想象。

  反而是后世一直在传说的砸酒瓶子拿金奖的故事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根据当时的获奖名册,这个所谓得了金奖的白酒根本就不在名单上,这个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居然让大多数人深信不疑。

  阿q说过“和尚摸得老子摸不得?”

  既然别人能做,宋援朝为什么不能做呢?而且利用这个方式鼓舞民族自信心,扩大产品影响力,这也是一种好事啊!

  宋援朝当即拍板就按郑国元的办法去做,马上通过司特公司的外部渠道联系美国包括欧洲方面的一些民间协会,询问弄一个奖状(奖杯、奖牌)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等“荣誉”搞到手后,在当地再找个记者,出点钱报纸上登个豆腐干的新闻出来,然后再找国内的媒体朋友鼓吹鼓吹,宋援朝还就不信了,这样的影响力难道还不比健力宝的低?

  看着郑国元兴冲冲地离开,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个人才亏得弄到自己公司来了。

  如果继续让郑国元呆在泉林厂,等泉林厂慢慢壮大起来,说不定几年后泉林厂还真会成为司特的强劲对手呢。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